中潤知多點

醫療新藍圖,助基層邁向幸福新一步

政府近日公佈「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等多項建議。

據報導,本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日益普遍,預計2030年慢性病患者會由現時220萬人增至約300萬人,本港醫療系統將會迎來可預見的擁擠,為避免此情況發生,今次「藍圖」的發佈可謂十分必要。

「藍圖」提出五項重點,包括建立以地區康健中心為基礎的社區基層醫療系統,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加強慢性疾病治理;成立基層醫療署,推出「基層醫療名冊」制度,完善家庭醫生與專科及醫院轉介流程等。

除此之外,因為本港以家庭醫生、社區醫療服務為主的基層醫療系統並未普及,以近年新冠疫情為例,不少輕症患者都湧到急症室,導致病患無論病情輕重,輪候的時間都無奈延長,一旦病情惡化,甚至引起併發症,公立醫院将不勝負荷,加上醫護人手短缺的問題,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更會持續上升。

因此構建預防為重的基層醫療系統,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效果,有助保障市民輕症解決在基層,減緩公立醫院壓力。另一方面,面對醫護人手不足,政府應在保障本港醫護權益的同時,積極考慮進一步引入內地及海外醫護人才,保障本港醫療服務專業優質。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現時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公營醫院專科服務占總醫療開支超過80%,基層醫療則不足兩成。而私立醫院雖然輪候時間少、醫療設施、醫資水準、服務等各方面都優秀不少,但收費比較高昂,並不適合多數基層市民。

而「藍圖」這個系統有別於由醫管局直接負責的公營醫療體系,而是透過公帑支援私營醫療提供服務,利用公私營合作,改善基層市民健康。因為基層病患多數為長年身患慢性疾病的長者,收入水平有限,「藍圖」此舉在減輕公營醫療體系壓力的同時,令市民得到優質醫療服務,又不會因為醫療費用過高而產生長期經濟負擔。

「藍圖」實施後,大部分慢性疾病可經社區的家庭醫生跟進,市民日後接受糖尿病、高血壓篩查服務後,可在基層醫療名冊揀選家庭醫生跟進,如病情嚴重,會獲轉介到專科門診或醫院跟進,當病情轉趨穩定,再繼續由家庭醫生監察。

之後重點方向是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強化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務求令市民不用動輒到醫院求醫或接受健康管理;當局同時加強管理,完善基層醫療服務與專科、醫院之間的雙向轉介流程,以及整合基層醫療健康資源,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

此外,根據政府新聞網 及文匯網報道,當局擬分階段把醫衛局轄下的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改組成基層醫療署,就提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標準制訂、質素保證、專業人員的培訓做好管理 ;並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監督策略採購計 劃 的發展和執行。

可見「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願景會加速變成現實,畢竟老齡化進程正在加速,大家都無法逃避“年紀大,機器壞”結局,留給我們應對的時間實在不多,必須盡早行動。不然「高齡海嘯」的來襲導致的影響我們誰也無法逃避。

話雖如此,但人人都食五穀雜糧、油鹽醬醋,都會經歷疾病的困擾,把輕症和慢性疾病留在基層解決,當然理想,但若自身或家人得到重症必須治療時,無論選擇公立或私立醫院醫治,都會為家庭的經濟狀況蒙上陰霾。現在,中潤為資助房屋業主提供高達200萬的業主私人貸款,貸款可用於醫療支出,有助病患一家解決醫療藥費的需要。

資料及圖片來源:

https://www.primaryhealthcare.gov.hk/tc/

醫院管理局

仁安醫院